在房屋買賣過程中,「不動產說明書」是保障買方權益的關鍵文件,卻常常被忽略。本文將為你完整解析這份文件的用途、法律依據與常見陷阱,讓你買房更安心。
不動產說明書是依據內政部規定,由仲介業者或代銷公司提供的法定文件,記載房屋的實際現況,包括:
• 坐向、格局、樓層
• 是否有漏水、違建
• 所有權人資訊
• 建物與土地資料
這份文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買賣雙方在交易前達成資訊透明與共識,並有效降低未來糾紛發生的機率。
根據《不動產說明書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辦法》,仲介業者必須依規提供並簽署不動產說明書。若未提供或內容不實,可能會涉及違規責任,甚至需承擔損害賠償。內政部也明確規定了不得記載的六大類文字,以避免誤導消費者:
1. 「本說明書內容無效」等文字
2. 要求買方「繳回不動產說明書」的條文
3. 使用「受益面積」、「銷售面積」、「使用面積」等模糊詞彙
4. 預售屋若未領建照,不得標示夾層面積
5. 以其他文件取代不動產說明書(如要約書或現況確認書)
6. 暗示「未來房價會上漲」的預測用語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成交前才能看到不動產說明書,其實不是!依規定,你在以下時機都可以要求查看:
• 賞屋當下(即使尚未出價)
• 議價前後
• 刊登物件資訊時
若對方不願提供,代表資訊不透明,可直接考慮中止合作或改洽他家。
簽名是確認雙方同意說明書內容的重要憑證,缺乏簽名者,視同未正式提供。交屋後若發生爭議,仲介與賣方仍須負責。
請確認文件上是否有:
• 仲介公司與經紀人簽名
• 買方與賣方簽名
• 文件是否完整、無缺頁
每一間房子都是獨一無二,透過這份文件你可以:
• 清楚了解房屋現況
• 查閱地籍資料與產權狀況
• 對於日後漏水、權屬爭議有書面憑據
• 保障自己在法律上的權益
若你是透過親友私下交易、未經第三方仲介協助,則不動產說明書不是強制文件。此時,賣方無義務提供說明書,但風險也相對提高。
建議仍可自行製作現況紀錄或委託公正第三方檢視房屋。
在房價高昂的今天,任何一筆交易都不是小數字。為了避免口頭承諾無法落實,請記得以下三件事:
1. 主動索取不動產說明書
2. 詳細檢視內容與不得記載文字
3. 確認文件有雙方簽名,保留一份副本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依實際狀況及法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