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坪數房子特別是1房或1+1房型,在近年來市場上頗為熱門,主要吸引預算有限的首購族或單身族群。這類產品通常位於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的精華地段,總價又相對可負擔,不僅成為年輕人的購屋首選,也常被認為具備投資潛力。另外,對建商來說,土地成本與建造成本愈來愈高,而購屋族可以負擔的總價仍維持在千萬上下,自然房子的坪數就愈來愈小,再加上少子化,兩房甚至1+1房的產品就變得愈來愈多了。
如果真的需要買這類小宅產品時,該注意哪些事項呢?雖然小坪數房子強調價格親民,但空間規劃是否符合實際居住需求至關重要。以「1+1房」為例,廣告文案中多的那個「+1」看似誘人,實際上卻經常是建商的空間妥協,部分建案的『+1房』僅為建商的空間設計安排,實際使用上可能無法作為獨立房間,購買時應確認是否符合建築法規及實際使用需求。這類設計雖能降低總價,但在實際使用中可能完全無法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甚至成為浪費的空間。由於市場需求與價格考量,部分建案在規劃時可能更注重總價設定,而非空間實用性,購買時應特別留意自身需求,在購買這類產品時,務必要實地查看,確認動線是否合理,空間是否足夠放置衣櫃和床等必需家具。
因此「居住空間」才是買房的第一要項,如果那個「+1」房根本無法當成真正的房間使用,最後只能充當儲藏室時,也是一種空間浪費,絕非低總價可以取代。
許多人考慮小坪數房子的另一大原因。這類產品因總價低,投資門檻相對較低,特別是在台北市中心,套房的出租需求一直穩定。然而,如果仔細計算投報率,會發現實際收益可能並不如預期。根據市場行情來看,例如,一間台北市蛋黃區的套房,月租金大約為2.5萬元,而貸款壓力通常接近2萬元,扣除其他支出後,整體投報率僅約1%左右(投資淨損益/總投入資金),並不算理想,但實際投報率依物件條件不同有所差異,購買前應自行計算與評估。如果將目光放在長期價值上,這類房型的增值空間相對有限,因為小坪數產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特定族群,市場接受度受限。
若要提升投資的穩定性,地段則成為關鍵,距離捷運站步行10分鐘以內,且生活機能齊全的房子,其轉售與出租彈性會大幅增加。若要進一步提升投資效益,建議將範圍擴大至新北市蛋白區。在相同的總價範圍內,兩房或三房產品的租金收益明顯高於小坪數產品,投報率更具吸引力。此外,這類房型的需求族群更廣,包括小家庭或合租者,未來轉手也更具彈性。對於希望穩定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這樣的選擇可能更為理想。
總結來說,購買小坪數房子無論是為了自住還是投資,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實際需求」和「長期價值」。不要被低總價或吸引人的文案迷惑,必須實地檢視產品的空間規劃與功能,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生活需求。同時,從投資的角度看,地段仍然是決定價值的關鍵,特別是在房市供應逐漸減少的情況下,選擇兼具地點優勢與空間實用性的產品,才能兼顧當前使用與未來發展的雙重需求。
選小宅時,至少要有15坪
如果真的需要購買套房或小宅產品時,會建議買「好脫手」的小宅。
這個定義除了要看買入時價格是否夠低之外,坪數上至少也要有15坪。
根據市場上的貸款趨勢,15 坪以下的小宅產品通常較難申請高成數貸款,購買前應先與銀行確認貸款條件,對首購族來說是負擔,而未來要轉賣或出租時,15坪以上的房型也比較容易有轉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