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認為,買房子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頭期款。我知道大家聽到這句話,一定會產生「我連頭期款都沒有,怎麼還說這件事不重要」的疑惑。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在估算頭期款時,一定會將目前擁有的資金及未來的還款能力都估算進去,然後找出一個可入手的「總價帶」,再依照這個金額去找符合預算的物件。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都會同意,其實你手上所擁有的資金,九成以上都是固定、不會大幅增長。如果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其實根本不用考慮自己的頭期款有多少,反而應該要更深一層思考「我擁有這些頭期款,應該要做哪些選擇?」
因為錢是固定的,所以你要考慮的會是其他條件。 就我而言,「居住空間的大小」會是第一要素。因為房子跟你生活的時間最久,愈小的空間愈有屈就感,住起來的舒適度也會不夠,所以我認為衡量好需要的坪數,再考慮其他事情比較重要。
但一定也有很多人會說:「這些錢只能買在蛋白區(即市中心周圍之地),離原本生活、工作的地方有好大一段距離。」由於蛋黃區(即市中心,熱鬧且交通方便的區域)房價居高不下,這是一定會發生的問題,交通可以依靠大眾運輸工具、買車改善,但產品的品質好壞、鄰居的狀況,會影響你更長更久的時間。所以我總是說, 買房子最終看的還是產品,產品好,其他的東西你一定能捨棄。
❶ 社區的規劃
假設你買的是預售屋,我會先看整體社區的規劃,想像住起來是否舒適。例如一層樓有幾戶、社區有幾棟、停車位在哪裡,及整體社區的公共設施、動線規劃、逃生路線等,是否都符合需求。如果是成屋,也是相同道理,先了解社區環境就對了。
❷ 鄰居的素質
雖然很難預先知道鄰居好壞,除了多打聽外,若你買的是預售屋且主打「建商也住在這裡」,某種程度就會是品質保證。另外,套房比較多的產品,相對租戶也多,這時候出入的人口就會複雜些,鄰居的狀況也會比較難掌握。
❸ 產品的優劣勢
很多人都會問:「到底要看多少房,我才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房子?」答案或許真的是愈多愈好,但沒有標準答案。這個愈多愈好的前提是,剛開始看房時,你會覺得採光、樓高、格局、房型、交通等各條件都非常重要,所以每個都不會放過,那自然每間房對你來說都不滿意;或者終於看到一間滿意的,但價格卻遠遠負擔不起。
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條件裡,選擇自己能選擇的產品,所以看愈多房子,就會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把每個產品都看過一輪,從中排出自己在意的條件比較重要,尤其是室內的格局,一定要清楚思考優先順序,才有助於你下決定。
準備買房前,我通常會提醒大家幾個容易忽略的重點,包括:
❶ 雜支及裝潢費用
很多人在買房後才發現,後續許多費用超乎自己原本的想像與規劃,其中裝潢費用占了大多數。好不容易買了一間好房子,但最後沒錢裝潢,或沒有多餘預算裝潢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因此,在一開始就要預留這筆費用。
❷ 社區的實際運作
建議在買賣房屋前,最好能加入住戶或已購戶群組,如果沒有辦法找到這樣的群組加入,也可以詢問社區的保全人員或瀏覽相關粉絲頁,甚至到各大論壇討論爬文,畢竟社區內很多大小事或注意事項,得靠所有人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事前了解社區情況,是很重要的事。
❸ 看房的次數
坊間有個說法是,想買房最少要看五十間房子。如果是同一間房,早上、晚上、雨天等不同時段都要看。我覺得這個說法完全合理,但是實現的機率很低,除非你已經下了斡旋金,對方才有可能空出時間帶你看這麼多次。另外,分時段看房主要是看交通環境、噪音、粉塵、漏水、西曬等問題,這些狀況確實會讓你在買房上產生疑慮,但交通環境不可控,而噪音、粉塵與漏水則可透過專業的工程技術解決,如此一來,這些問題反而都不是大問題了。
第一次買房要注意的事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詳述,但我想要強調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房子跟手機、電腦不一樣,這些3C 產品的規格、價格相對透明, 但房子則不同,無法說換就換,所以一定要看得夠多,才會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及想要的產品規格。 既然可能是一輩子僅有一次的買賣,請務必慎重為自己做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