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處理中

買房坪數怎麼選?從客廳到浴室,手把手3分鐘教你算出得房率!

 

如何根據家庭需求來選擇適合的坪數,並具體分析各種空間所需的坪數。了解這些規劃可以幫助你選擇一個既符合需求又不過於浪費空間的房子。首先,文章從「坪」的概念開始,澄清了許多人對坪數的誤解。1坪的大小實際上是181.8公分×181.8公分,這對於需要精確計算空間的人來說,是重要的參考基準。這樣的數字解釋有助於讀者更清楚地理解房子中的每個空間需要多少坪數,實際坪數可能受建物計算方式(如公設比、建蔽率)影響,應以契約登記為準。

 

客廳

客廳是家庭生活的中心空間,通常需要放置沙發、茶几和電視等家具。對於標準的客廳來說,空間需要足夠容納一張大約190到220公分長的三人座沙發,並且沙發背到電視牆的距離要保持在3公尺左右,這樣才能放得下50吋電視以及書櫃或系統櫃等其他家具。因此,客廳通常需要3到4.5坪,這樣才能避免擁擠,確保生活舒適。

 

餐廳

餐廳空間的規劃相對簡單。一般來說,標準的四人餐桌大小約為80公分×120公分,搭配四張椅子,每張椅子大約45公分×45公分,還要留出一些空間讓椅子能夠拉開。這樣的配置大致需要1.5坪的空間,既不會顯得擁擠,也能提供足夠的舒適度。

 

廚房

廚房的坪數需求則根據其形式而異。若是傳統的封閉式廚房,放置雙口瓦斯爐、電器櫃和冰箱等設備,至少需要1.5坪至2坪的空間。這也是為何開放式廚房變得愈來愈流行的原因之一。開放式廚房可以節省空間,將廚房與餐廳連接起來,甚至利用中島或吧台來同時具備備餐和用餐功能,進一步提高空間利用率,從而減少空間浪費。

 

浴室

浴室的空間需求比較簡單。基本的浴室配置包括面盆和鏡櫃、淋浴間以及馬桶,這些設施所需的空間大約為1.5坪。面盆和馬桶的放置區域需要至少1坪的空間,而淋浴間則需要約0.5坪。

 

臥室

室內主要家具配置為雙人床、衣櫃,剩下的梳妝台、床邊櫃就要視空間大小而定;雙人床一般大小為152公分×188公分,再加上兩邊的走道,這樣一張床就會占去1坪左右;一個標準單人衣櫃為深60公分×寬90公分,兩個人就要占去180公分的寬度,說不定還不夠,通常需要至少3坪的空間,這樣才能容納,若是次臥或小孩房,則可稍微小一些,1.5坪至2坪的空間就足夠了,尤其是單人床的配置較為簡單。

以上大致就是一般家庭會需要配置的空間,以及各自所需要的坪數,整理後如下表:

 

39-1
 

 

前文提及的坪數中「全部都不包含走道和玄關」,所以表格還加上了走道跟玄關,共1坪的空間,因此室內實際坪數一定要13.5坪以上,才能隔兩房一廳,而且這還是在很緊繃、空間運用到極致的情況之下。 這裡也沒算進工作陽台,想像一下洗衣機加曬衣空間,不包含烘衣機或其他雜物,基本上也需要約1坪,這個小細節是看房時要特別注意的。

 

其他考量,牆面也要算進去

除了空間本身,牆壁的厚度也必須考慮。牆壁的厚度會影響到實際可使用的空間。比如,隔戶牆一般厚度為15公分,而實牆則通常厚12公分。這些細微的差異可能會在房屋的總坪數中造成一定的變化。此外還有輕隔間牆和系統櫃雖的方式但隔音效果較差,因此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可能不太適用。在規劃空間時,除了注意每個空間所需要的基本坪數之外,還要計算每一道牆壁的厚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想省隔間,因為每省一道牆讓空間更開闊。

 

高度和結構

房屋的高度對於空間感受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果想在同樣的權狀面積內,擁有更大、更好利用的空間,「往上長高」是不錯的選擇。。比如,一個24坪的房子,如果天花板高度為3米,與高度為3.5米的房間相比,後者的空間利用感會更好。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家庭會偏好挑選較高樓層或天花板較高的房子,因為這樣可以使空間顯得更寬敞。

然而,房屋內的結構也需要注意,尤其是樑柱的佈局。大部分人對於頂部的樑柱都有些許的顧慮,認為它們會帶來壓迫感,影響居住舒適度。另外還有上方大樑,部分消費者可能會考量風水因素,以及梁柱壓頂帶來的空間感受,居住舒適度會較差,但這與建築安全標準並無直接關聯,可透過設計修飾,減少樑柱的視覺影響。

 

總結

總結來說,每個家庭的需求都不同,無論是選擇一個較大的房子還是較小的房子,只要空間能夠合理規劃,符合生活需求,最終的選擇就是最適合的。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預算和條件下,挑選出能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感到舒適且實用的家才是最關鍵的。

 

房屋小知識

精算坪數,要看的是「得房率」!  
顧名思義就是「整間房子的室內空間,占權狀的百分之多少」,依照這個定義算出來的得房率,會是一個百分比,公式如下:

40-1
 

 

權狀面積

以台灣為例,得房率大部分會在60%到70%,如果是在70%以上,代表得房率是非常優秀的;得房率並非法規規定的數值,而是業界評估房屋使用效率的方式之一,實際數據可能依建案設計有所不同。 
由於大家都很在意坪效、室內實際空間的使用狀況,因此除了實際坪數,更重要的是格局。如果建案是狹長型的格局,一定有很多走道空間,走道就是虚坪;有些則是室內有非常大的樑柱,這也要算在坪數內,且樑會吃掉容積,沒辦法做挑高的收納設計,柱則會影響更多的室內規劃與設計。此外,愈高的大樓、愈低的樓層,樑就會愈大愈粗,因為低樓層需要更好的承重力,水泥磅數一定比較多。

以權狀面積35坪的房子為例,假設雨遮占了6%,就是少了2.1坪的雨速登記,所以公設比就會從33%拉高到35%,可是實際上使用到的面積還是一樣大。 簡單來說,房子的得房率好,坪效相對會高一些,但公設比低,卻不代表坪效一定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