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處理中

【社區管委會懶人包】管理費該收多少?管委會到底在做什麼?

 

管委會到底在做什麼?管理費到底該收多少才算合理? 如果你買的是大樓或社區型住宅,這些問題勢必會跟你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從社區生活實例出發,帶你一次搞懂:管委會的組成、職責、運作方式,以及常見法律問題! 
 

管委會的功能與組成,你真的知道嗎?

某天,一位朋友跟我抱怨住家公共空間漏水、燈閃不停,搞得整個社區看起來像鬼屋。他說:「我們根本沒管委會在管事!」原來,他所住的社區管委會根本沒有效運作,導致管理費收得一搭沒一搭,社區品質低落。


這讓人好奇:什麼是管委會?只有買房才能當委員嗎? 
其實,管委會全名為「管理委員會」,雖不是法律強制設置機關,但若社區有有效的管委會,就能有效維護公共設施與社區秩序。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要成立管委會,需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程序如下:

第一次會議需: 
    出席人數達全體區權人 2/3 
    出席人中 3/4 同意才能成立


若未達標,可召開第二次會議,需: 
    出席人數達全體 1/5 
    過半數同意即可成立

重點提醒:承租人也可參與成為委員,並非只有購屋者才能參與管委會事務。

 

管委會主要職責有哪些?主委有多重要?

管委會的功能包含多方面,不只是「收管理費」這麼簡單。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其主要職責如下:

1.    執行住戶會議決議事項 
2.    負責公共空間的維護與修繕 
3.    社區安全與環境整潔 
4.    協調與處理住戶糾紛與違規事項 
5.    管理與使用公共基金、設備及文件 
6.    對外代表社區、聘任管理人員 
7.    公布財務報告與定期會議紀錄

可以這樣想:主委就像是社區的「董事長」,其他委員如「董事會成員」,共同對社區的公共資產負責。

 

管理費怎麼訂?誰決定多少錢才合理?

社區的日常運作與維修,依賴的就是住戶定期繳納的管理費。至於「一坪多少錢」才合理? 
這通常依據:

•    社區規模(戶數多寡) 
•    設施配置(是否有泳池、健身房) 
•    管理公司服務費用

**由管委會或區權人會議討論後決議。**建議每半年或一年檢視一次財報,並視實際支出微調。

 

 怎麼知道管委會有沒有在認真管理?

76

若你準備買房,特別是中古屋,可以從以下幾點檢視社區是否有良好管理:

公設保養狀況:游泳池、健身房、中庭、電梯是否整潔?

逃生通道與走廊:是否堆滿雜物、監視器死角?

公告欄內容:是否有財報公告?催繳單?違規通知?公告是否清楚、有秩序?

提醒:公告欄是一面社區「縮影鏡」,透過觀察內容能大致了解社區住戶素質與管理狀況。

 

35房屋小知識:三大管委會常見法律問題

 

Q1. 公共設施漏水,誰該負責維修?

需先確認漏水源頭: 
•    若為共用排水系統(如管道間、樓板滲漏)→ 可由管委會處理 
•    若為屋內私人使用區域(如浴室) → 通常由住戶自行負責或協調分擔

 

Q2. 樓上住戶製造噪音,可以請管委會協調嗎?

若社區規約有明訂「噪音干擾屬管委會協調範圍」,則可要求介入;否則需由住戶自協調或報警處理。建議在購屋或承租前確認社區規範條文。

 

Q3. 管委會可否將公共基金拿去投資?

絕對不行!公共基金依法需存入專戶,不得用來投資基金、有價證券或其他高風險項目,違規將涉及法律責任。

 

結語:社區如企業,制度先行才能長治久安

77

好的社區,就像一間有紀律的公司—— 制度清楚、帳目透明、問題處理有效率。當我們面對社區問題時,應秉持「法、理、情」三原則:先講制度、再談邏輯、最後顧情感,唯有如此,社區秩序與品質才能永續經營。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依實際狀況及法規為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