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位選得好,日後停車不煩惱。許多買房者在選購新房時,經常將焦點放在樓層、格局與價格上,但其實「車位」的選擇同樣影響居住品質。不論是停車便利性、安全性,還是未來轉售價值,車位都扮演關鍵角色。本文將帶你從《建築技術規則》切入,了解買車位不可忽略的實用知識與法律重點!
根據 2013 年 7 月 1 日修訂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規定:
• 車道角度若超過 60 度,前方須預留 寬 5 公尺、深 6 公尺 的迴轉空間。
• 當基地面積超過 453.75 坪 且車位數超過 50 個,車道需設置 雙向 5.5 公尺寬度。
• 同一社區中,最多 1/5 的車位可規劃為小型車位,但不得連續設置,且不能設於鄰牆旁。
這些細節影響日後停車順暢與社區管理,因此在購屋時務必確認。
選錯車位,入住後每天停車就像考駕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請掌握以下五大原則:
安全性為首要考量
停車場多設有監視器,但仍有死角。建議選擇照明充足、位於攝影機可視範圍內的車位,降低糾紛風險。
電梯口附近車位雖便利,但車流人流多,車體表面容易出現擦撞痕跡,需多加留意。
轉角雖然空間大、好停,但鄰車轉彎技術不一樣,碰撞風險較高,不容小覷。
避免選擇靠近噪音源或排熱設備的車位,否則夏天進出會非常不適。
像是位於角落、進出空間狹小的車位,每次停車都要考驗技術與耐性。
• 獨立車位:兩側有柱子、開門無干擾。
• 右轉角落位:駕駛側空間大,上下車更方便。
• 靠柱子、離他車遠的位置:車體不易刮傷,保值性高。
雖然機械式車位可提升容納量,但仍存在以下缺點:
• 需等待升降,通勤高峰會排隊。
• 機械故障需維修,無法即時使用。
• 使用空間較為侷限,車型太大可能無法停入。
若有預算,平面車位為首選,其次為機械式,最不建議的是倉儲式車位。
在購買車位時,務必要向銷售人員確認該車位的產權登記方式,依照法規,目前主要有三種:
• 建商依建物面積依法設置,不具獨立權狀。
• 不得單獨買賣,僅可隨附於主建物或售予同社區住戶。
• 建商在法定規模外增建,具靈活運用性。
• 可分離登記、轉售予外部人士,但實際狀況仍須視管委會規定而定。
• 通常位於市區熱點,供社會使用,能取得容積獎勵。
• 雖有獨立權狀,惟仍需提供部分開放使用。
好進出:車道寬敞、空間好迴轉
有安全:照明佳、監控範圍內
不困擾:避開死角與干擾源
挑對車位,不只是省事,更是保障財產價值的重要一環。購屋時別忽略這個細節,為日後生活打好基礎!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依實際狀況及法規為準